纵贯春夏秋冬,覆盖衣食住行:算法无处不在,数据无所不能。看资讯时,APP会推荐感兴趣的内容;打车时,导航会推荐最短的路线;点外卖时, ① ……今天的算法已深度嵌入网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有一项针对1501名受访者开展的调查,高达62.2%的受访者坦诚地表示,“大数据+算法”的精准信息推送机制,不经意间使他们陷入了“信息茧房”的困境之中。这不是幻觉,这是不争的事实。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在与AI进行交互后,所接触到的信息种类非但没有增加, ② 。因此,算法治理成为现实的课题。
算法治理的关健在于摆正价值导向,既要利用好算法为社会与市场服务,又要采行良法善治严防算法“任性妄为”。算法治理的核心是“守正”——算法向上向善是基本价值取向,网络平台绝不可用所谓“避风港原则”推卸责任。增强公众对算法治理认同和信任的前提,是算法治理的公开与透明,在商业需求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精准的平横点,以此防范岐视、偏见或误导。算法向上向善,说到底 ③ ,重回人文温度与人本情怀的轨道,确保其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地运行。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
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以“算法治理”为开头写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基本观点。要求:使用判断句,不得改变原文意思,不超过30个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虽然蛇是现实世界可见的动物,②却给人以遥远神秘。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未收“蛇”字,④仅收其古字“它”。⑤“虫”字边的“蛇”是后起字,⑥“它”才是“蛇”的本字。字典里各种写法的“它”,更像是一条条 A 的蛇。
中国文化里,蛇的形象比较复杂,既具神格,也具妖格,双面性突出。蛇图滕和青铜器蛇纹是祥蛇,让先民崇敬摩拜。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与神权 B ,青铜器上的蛇纹颇多,标志着蛇的神圣与尊贵。先秦时期,蛇也象征国君,如《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蛇亦是吉兆。春秋时隋君出行,路见大蛇被伤,辅药救之,后蛇衔珠报恩。
最初,龙蛇互通,二者俱尊,用以比喻非凡之人,譬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后来,龙蛇出现高低分化,开始用龙比喻英雄,用蛇比喻凡夫,譬如元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乔木查》:“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甚至用龙比喻好人,( 甲 ),譬如《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其所贡献的成语“龙蛇混杂”深入人心,蛇的负面形象也就更加稳固。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蛇是洪荒时代人类生存的一大敌患,因此蛇也用来转喻邪恶之人,譬如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里龙蛇不辨。”
由此可知,在中华文化里,蛇不全然是负面的,而是善恶兼具。就像蛇有蛇毒,能致人死亡,( 乙 )。
4. 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2分)
5.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6. 蛇年高考将至,请以“蛇”为核心意象,给高三学子们写一段高考祝福语。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修辞,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字。(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兰亭序(节选)
方文山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材料:
体认语言学秉持感知体验性与主观认知性并重的意义体认观。人类认识外界始于身体感知与互动体验,这一过程帮助人们积累经历与经验,具有客观性,是认知形成之路;而主观认知是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借助认知操作等,选用语言符号传递意义,具有主观性,是感知体验的结果。
7.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方文山《兰亭序(节选)》如何体现“体认语言学”的感知体验性与主观认知性。(3分)
8.结合材料,化用你学过的诗词以“青山”为题写一首6行小诗。要求:体现“体认语言学”;标注化用诗句的出处,不少于2处。(4分)
1.(2分)【答案】①平台会推荐附近餐馆 ②反而呈现减少的趋势 ③就是以人为本(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分)【答案】①“健”改为“键”;②“横”改为“衡”;③“岐”改为“歧”(每处1分,改对两处即可)
3.(3分)【答案】算法治理的关键与核心分别是摆正价值导向和“守正”。(判断句1分,内容准确2分)
4. (2分)“图滕”应改为“图腾”;“摩拜”应改为“膜拜”;“辅药”应改为“敷药”。
5. (2分)A.具体而微/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B.息息相关
6. (5分)示例一:蛇年腾跃青云志,愿你们:如灵蛇破雾勇闯学海,如金蛇披荆攀越书山,如银蛇盘石气贯长虹。执笔化剑斩千题,勇毅登巅览九州!
示例二:愿诸君:如蜕皮灵蛇破旧我,笔尖淬火铸新知;如蓄势蟒蛇吞云雾,胸藏万卷气自沉;如亮甲锦蛇慑群雄,考场锋芒动星辰!
7. (3分)① 感知体验性:歌词通过“临帖”“门推”“浪千叠”等身体动作与自然意象,构建对书法、爱情的具体感知(如“行云流水”的视觉体验、“脚步碎”的听觉联想),体现客观经验积累。
② 主观认知性:在体验基础上,作者运用隐喻(如“难拓你的美”)、矛盾修辞(“情字何解 / 怎落笔都不对”)等认知操作,将书法艺术与情感困境关联,传递出主观化的意义。
(3分。两处共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8. (4分)【示例1】
青山
北固山外的客路渐渐隐去
寒山石径被染成黛色绸缎
我数着新雨后的松针
每一根都缀着阳光的铜钱
忽有白鹭掠过水面
把整座山影折成信笺
化用出处说明: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示例2】
青山
终南阴岭的积雪渐渐融化
石壁上的苔痕爬上谢公屐印
我数着飞鸟掠过水面
每道涟漪都写着五言绝句
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化用诗句说明: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杨慎《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分,题目、行数1分,每化用1处得1分,体现体认语言学1分。)
20.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 语句①,“虽然”与“蛇”换个顺序(将“虽然”移至“蛇”字之后)
语句②,句末加上“之感”
21. 甲.用蛇比喻坏人
乙.但蛇毒也是药,能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