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浈阳峡①
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注】①浈阳峡,位于今广东英德。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怀抱大志,由曲江赴广州应试,路经浈阳峡,作此诗抒写情怀。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峡谷狭窄、深邃,诗人驾着小舟,曲曲折折地穿过峡谷,紧紧地挨着山壁前行。
B. 颔联写时令已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阵阵寒意,峡谷即使在晴朗白天也显得阴森森的。
C. 颈联集中写山,描绘峡谷的壮丽,以“千寻”夸张峭壁高度,以“五色”说明山林斑斓。
D. 诗歌首联描写峡谷峭壁“窈窕”之姿,颔联强化峡谷的幽深,颈联在肃穆中注入绚烂生机。
2. 清人黄培芳在《粤岳草堂诗话》中说“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暗含双重意蕴。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甘州·寄李筠房
【南宋】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李筠房,词人张炎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人天各一方。
3. 以下对词作相关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避秋声”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愁满天涯”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友之愁。
B. “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表达担忧和告诫之意。
C. “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表达对与友人再度相聚的期盼之情。
D. 尾句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
4. 校文学社组织了一期以“悠悠情思漾我心”为主题的诗词品读会。大家一致觉得①“西风断雁,残月平沙”②“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③“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等很多句子都非常精妙,巧妙的传达了深沉复杂的情感。请问下面哪些诗句与之异曲同工?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两句,并结合上述《甘州•寄李筠房》中的有关诗句进行归类分析。
A.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我选择( ),和上述题干中画线句的第_______句相似,都运用_______手法,分析:_______。
我选择( ),和上述题干中画线句的第_______句相似,都运用_______手法,分析:_______。
【答案】
1. B
2. ①这句诗意思是:如斯美景却远离人烟,有谁能窥见造物主的良苦用心啊?诗人惊喜地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万物的神奇。
②此联还委婉表达了悠远的情思,诗人以美景“自况”,胸怀大志,对自己充满自信,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建功立业。
3. B
4. ①. A ②. ③ ③. 想象虚写 ④. 前者是作者设想亡妻在凄冷幽独的月夜的心境,后者是作者想象友人隐居的生活 ⑤. D ⑥. ① ⑦. 借景抒情 ⑧. 前者诗人用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后者用孤雁、残月创设萧瑟之境,衬托悲秋、寂寞孤独之情。
【导语】这首诗以秋景起兴,抒写天涯羁旅之愁。下阕转入对友人的思念,用典自然,既见隐逸之志,又含劝勉之意。结句以物喻志,将离愁别绪升华为高洁品格的精神共鸣。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丽,在婉约中见风骨,体现了南宋遗民词特有的苍凉与坚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
B.“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错误。“一自”三句的意思是自从和你分别后,我一直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这并不是劝勉友人,而是词人自叹自伤,感叹自己自从与李筠房分别后,就白白地虚度了年华。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A与③相似。“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想象虚写,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这两句用的也是想象虚写的手法,“荷衣”是词人想象友人山中隐居所穿的衣服,“烟霞”指山中美丽的景色。词人想象友人隐居的生活:穿上隐居的荷衣,不忍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尽情欣赏美丽的景色。
C与②相似。都用了比喻手法。诗人用“昆山玉碎”和“凤凰叫”来比喻乐声的激昂和多变,用“芙蓉泣露”和“香兰笑”来比喻乐声的悲切和欢快,“愁满天涯”也使用了比喻修辞,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当成视觉可见的物象,说它“满天涯”,描绘了愁苦之深重和无边无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都用了夸张修辞。“无避秋声处”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避开秋天的声音,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秋声的无处不在和令人难以忍受。“昆山玉碎”通过夸大音乐的效果,来强调乐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B与②相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用满江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愁满天涯”是比喻,以物喻愁,用“满天涯”喻愁之多,化抽象为具体。
D与①相似。“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是借景抒情,诗人用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西风断雁,残月平沙”选择西风中失群的孤雁,残月下大片的沙滩,这些意象给人萧瑟凄凉之感,借景抒情,于悲秋中寄寓了词人想到与老友各分散在天涯,彼此挂念、却又不知音信的悲苦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