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雷雨》一直被喻为“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它同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一样,是一部经典之作。因此,我看了这部短短的话剧,虽然它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绚烂的灯光,但却以话剧独有的形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两代人之间的家族矛盾冲。
周朴园无疑是整个悲剧的缔造者。30年前,他同家中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两个儿子。但因父母反对,周家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愤怒,抱着刚出生3天的小儿子投河自尽。因果循环,造化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因,怎会有后来的苦果?
就如别人称赞朱迪·皮考特的作品那样,曹禺先生借由家庭的疏离,情感的背叛与无救冷峻地描写旧社会的大家庭中无所畏惧的、却又恐慌的、微妙的心理变化,令人感慨万千。更令人心碎的情节,使一个万般纠结的故事曲折丰满,将读者的胃口一直吊到最后。
周朴园为了迎娶一位有钱有家世的小姐进门,抛弃了侍萍和孩子,他用卑鄙的手段发财致富,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剧本最终的结局也印证了这句话。侍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不料被人救了起来,后又改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四凤。周朴园在如愿娶了繁漪,并且有了一些家底之后,他时不时还是会拿出鲁侍萍的照片,看看照片中的人儿,或许是怀着一种愧疚,或许想象着侍萍如果不曾离开会怎样,但谁又知晓这其中是不是包含着一种情谊呢?至少从周朴园经常会拿出侍萍照片看这个细节来看,我想周朴园或许还有些良知吧。
鲁侍萍当年留在周家的大儿子周萍,在跟他的继母一夜欢愉过后,抛弃了她,并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和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上文中的四凤相爱了。两人被逼无奈,打算远走高飞,不料,一切都被繁漪破坏了。在得知自己孩子的父亲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之后,四凤承受不住打击,冲进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最后周萍也开枪自杀了。
繁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那浇不灭的热情和那颗强悍的心,让我喜欢。尽管她的心灵被环境禁锢,变得乖戾,她不是所谓的“可爱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有魅力的。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欢他,她为爱不惜一切,她的执着我从内心敬佩。他们都没有错,他们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呢?我渐渐发现,或许是封建社会所谓的“门当户对”害了他们,也许当时周朴园如果能娶了侍萍,那么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一幕哀嚎。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很想知道这场悲剧是谁制造的。是繁漪 ?还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可仔细想想,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何为悲剧?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现在是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希望在今天的社会,不会再奏响雷雨天特有的隆隆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