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学习 > 《项脊轩志》简要赏析

《项脊轩志》简要赏析

2025年05月10日 15:48:29 访问量:371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代表作,通过对故居 “项脊轩” 的修缮、变迁及相关人事的回忆,串联起对家族兴衰、亲人亡故的深挚感慨,展现了 “于无声处见真情” 的散文魅力。以下从三个维度简要赏析:

一、 以 “轩” 为眼:小空间里的大深情

全文以 “项脊轩” 为线索,借老屋的细微变化承载人生况味:

  • 空间叙事的层次感:开篇写轩室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通过修葺后的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展现独居的宁静与诗意;继而以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描绘家族分崩后的破碎,空间的逼仄与隔膜暗合亲情的疏离。
  • 物我交融的象征意义:轩中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的年少时光,与后文 “枇杷树亭亭如盖” 的物是人非形成对照,老屋成为记忆的载体,草木、器物皆染深情,正所谓 “一轩虽小,容尽人生悲欢”。

二、 细节白描:于琐碎处见真章

归有光善用 “不事雕琢” 的白描手法,以日常细节直击人心:

  • 亲情的具象化书写
    • 母亲:“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仅凭叩门声与问句,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 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将家族厚望凝于一枚象笏,悲喜交加;
    • 妻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手植枇杷树”—— 婚后温情与生死相隔,尽在平淡叙事中涌动哀戚。
  • 以乐景衬哀情:前期写轩中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的诗意,与后文 “诸父异爨” 的冷落、亲人离世的孤寂形成张力,更显人生无常之痛。

三、 简淡语言:外枯而中膏的美学境界

文章语言质朴如白话,却凝练厚重,具 “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妙:

  • “不写之写” 的留白艺术:写母亲时,仅记老妪转述的叩门声,未直接描写母亲音容,却让思念在空白处蔓延;写妻子之死,仅以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一笔带过,而 “枇杷树” 的结尾更以景物收束,哀痛含蓄而绵长。
  • 情感节奏的张弛之道:从 “喜”(修葺轩室)到 “悲”(家族离散、亲人亡故),再到 “淡然”(“今已亭亭如盖矣” 的静默凭吊),情感如溪水般自然流淌,无矫饰而见真淳,正合归有光 “文至情至” 的创作主张。

结语:凡人的精神故园

《项脊轩志》超越了对老屋的简单怀旧,而是通过个体生命体验,勾连起中国人对 “家” 的深层情感 —— 它是年少读书的栖身之所,是亲人絮语的温暖记忆,更是在时光流逝中对抗虚无的精神原乡。归有光以 “小题材” 写 “大深情”,让平凡生活中的亲情、遗憾与眷恋获得永恒的文学重量,成为中国古代散文 “情之所至,文亦至焉” 的典范。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