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基地 > 主题与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主题与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2021年05月03日 15:34:58 访问量:3004

 

 

 

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

 

申 报 表

 

 

 

 

 

项目名称 主题与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

单位公章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法人签字               蒋其琪                  

申报日期        2021年4月15日         

 

 

 

 

 

 

江苏省教育厅

 

 


一、单位基本情况和立项优势

1、单位基本情况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3105302/output_1.jpgoutput_1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始建于1959年,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目前,正在全力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坐落于邳州市新城区,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教学班级54个,学生2656人,专任教师242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7人,省特级教师1人。

经过六十多年积淀,形成了“璞玉得琢 日新月异”的校训、“知行合一”的校风,逐渐走出“发展多元化、教育生态化、管理精细化、品牌特色化、校园现代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立项优势

我校以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挖掘各学科课程中承载的思政元素,大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全力提升师资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和政治性,不断加快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学识素养的双提升。

(一)教师专业团队加快成长。深入实施“青年教师有引导,骨干教师有发展,名优教师有突破”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加强教师培训,开阔教师眼界,引领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研组拥有一支政治强、情怀深、理念新,视野广的教师团队,其中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徐州市优秀班主任4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人,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和徐州市科研课题6项。

(二)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我校全力打造“三全五育”德育体系,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地方、重视应用”的方针,以“五育并举大课堂”为抓手,着眼于学生多元化发展要求,努力打造精品校本思政课程。相继打造“5分钟时政”微课程、“新闻周刊”微课程、“思政专题报告”大课程和“两微一大”思政校本课程,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

(三)现代教学载体日益完善。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69个,每个教室配置希沃多媒体交互设备,建成全新数字网络办公系统。学校建有学生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室、“平语近人”文化长廊、国旗广场、校史馆、“五育并举”大课堂等平台载体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心,保障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情境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采取研究讨论、交流展示、操作实践、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积极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方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五)校外课程资源加快集聚。我校所在地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现代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小萝卜头纪念馆、王杰干部学院、邳州文化馆、邳州半导体产业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邳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银杏博览园等企事业单位都是我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基地,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体验式学习路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解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一、项目内涵与建设目标

(一)项目内涵

1.课程思政: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目为载体,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各环节、各方面,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强调以课程为渠道,寻求各科教学中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学科课程开展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2.主题与价值:主题是指作品中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这里是指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价值是指构建由思政内容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中,主题是内容与载体,价值是目标与归宿通过价值引领,发现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主题凸显学科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通过系列主题表现出来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互为补充,深挖元素、明确导向,引导学生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国家同发展共前行,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拟解决问题:

1.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隔离两层皮现象,努力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推动协同育人。

2.解决高中思政教育阵地单一、课堂枯燥单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效率低、育人效果不明显的现实问题,强化思政课程的丰富性、育人路径方式的多样性,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型。

3.有效解决“高中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建设目标

我校申报“主题与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就是要通过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协同育人,精心引导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构建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育人体系。挖掘各专业学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构建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渗透融合的课程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锻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搭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交流平台,加强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和其他学科教师队伍融合互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锻造过硬育人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3.培养一心向党、责任担当新时代有为青年。实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学识素养双提升,使青少年学生掌握大道理、汲取大智慧,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打造有影响力的思政教育特色学校。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学校育人功能,搭建学科文化平台,制定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制度、评价体系,为学校课程建设厘清主线,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品牌,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周边地区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

(一)创设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环境

图片1副本构建以文化滋养、主题引领、环境熏陶为核心的育人场所,重点建设“一园一广场四中心两长廊”,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体现信息化理念和新时代思政文化特色的课程基地。一园即思政文化园,一广场即法治广场,四中心即多媒体体验中心(党史馆、模拟法庭、武术体验馆、时评演说厅、录播室、校园“银行”),学生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室、职业体验馆、志愿者之家、话剧社),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图文资料室、师说讲堂、校本开发室),艺术中心(红星剧场、音乐鉴赏室);两长廊:“平语近人”文化长廊、时代楷模长廊。优化校园育人功能,布置校园小品、道路、游园、广场、教室、办公室和宿舍文化融入思政元素,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思政教育的引领和熏陶功能。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道路等进行文化建设,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在学校、教室明显位置悬国旗、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时代楷模——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事迹长廊,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传承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家国情怀。

11副本(二)构建价值凸显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构建以国家课程为思政育人主阵地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构建“思政课程+学科课程”的融合性课程体系。将思政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信息技术等课程相互交叉

结合,实现跨学科融合育人,回归教学育人本真的有效路径。

构建“学科课程+讲坛课程+活动课程”的超学科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加强与网络技术平台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课程体系。活动课程将课程内容嵌入活动课程,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以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专题访谈、社会调查等各项活动为媒介,提供课内外探究活动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健康独立人格。

 

 

 

 4aa9e05d75ec5ebba2be3729a3d9dd5.jpg

 

 

 

 

 

 

 

 

 

 

 

 

 

 

 

 

 

 

 

 

 

 996633.jpg

 

 

 

 

 

 

 

 

 

 

 

 

 

 

 

 

 

 

 

 

 

 

 

 

(三)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

“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心的目的。围绕课程思政课教学目标,结合其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体验式,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探索,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正确认知,纠正错误认知。

“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情境创设、体验感悟、教学调控教学总结、教学评价五个步骤。

1.问题提出。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思想、认知特点,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的首要步骤。

2.情境创设。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形成正确认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C:\Users\seew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faf6624e5aa0924bf49efa8512d078b.png3.体验感悟。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

4.教学调控与教学总结。教学调控是教师密切关注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问题,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控,推动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行为。教学总结是在“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实施之后,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新的教学认识的过程。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问题·情境”体式教学实施效果的检验。

(四)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体验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新媒体技术使用,建设多功能、智能化、人机互动的教学用具、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基地硬件设施保障水平。

1.建设融合校本资料、视频、图片、实物模型、多功能触摸屏在内的多媒体体验中心,链接时代前沿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时代楷模等信息资源,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现场体验、人机对话,体验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2.充实思想政治课程基地信息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图文资料室,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多样化需求。

3.优化我校“五育并举大课堂”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展远程在线教育辅导,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创新。

微信图片_202****91947174.依托每个教室希沃多媒体交互平台,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其文档演示、视频学习、教学直播、微课制作、移动展台、远程画板等功能。

5.积极研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和学习评价检测系统,建设校园智学网,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于基地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五)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批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成长。

1.建立名师工作室。以江苏省特级教师宋波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建立一支有影响力的课程基地教师团队。立足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研发、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学习设计、评价体系设计、教师培训等工作。

2.建设教师培训基地。聘请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等高校院所教授专家,对教师开展专业发展、教科研、师德师风等培训。推动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研成果应用在基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力求三年时间打造成区域性教研基地。

(六)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1.推动学科学习在基地。在思政课程与各专业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启发式学习、案例式学习,鼓励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师生互动、成果展示、课堂辩论、模拟法庭、座谈访谈、职业体验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推动自主学习在基地。依托课程基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组织红色剧目表演、红色电影歌曲赏析,组织校园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提升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传统节日、革命纪念日、科普宣传日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立义工社、学“习”进步社、话剧社、官中记者站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研学探访、资料收集、劳动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悟城市乡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发学习兴趣,升华家国情怀。发挥邳州红色资源优势,以小萝卜头纪念馆、王杰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为重点,重走先烈红色之路,感悟英雄先烈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导学生“我要做一名”(工程师、教师、公务员、医生、企业家等),开展自主探究和职业体验,帮助学生谋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3.推动思政体验在基地。在思政课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打造体验式教学环境,通过角色模拟、辩论会、剧目表演、操作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乐趣,提高思政课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9194446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工作机制,实现目标同向、资源同聚、成果同享,营造全社会协同育人良好生态。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定期举办研讨活动,携手抓好青少年“人生第一课”。开发一套务实管用的家庭教育专业教材,用好用实家庭家教家风APP,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实。组织科任教师到社区、进家庭,开展家访、慰问等活动,掌握学生情况,关注学生思想变化过程。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开展家长会、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校园、进班级,倾听学生心声,参与学校育人管理。挖掘校外资源,建立校外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红色教育等实践基地,拓宽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


三、项目创意、效能分析及预期成果

一、项目创意

(一)突出铸魂引领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走进新时代,我校创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在讲堂上一心向党,引导教职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学科融合性。“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思想政治学科为龙头,加强学科融合,构建多维立体大思政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它强调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要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所有教职工都要立足工作岗位,深入挖掘岗位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三)突出育人创新性。长期以来,思政课处于简单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中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书本中学习”拓展到在基地学习,向社会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改变原有的“背诵——记忆——练习”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狭义的学科知识学习”向“广义的学科育人”方向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学科教育的“定式”向学科教育“多元化、情境化”转变,摒弃教育的功利化,回归教育的本质。

二、效能分析及预期成果

(一)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探索与高校、社会、企业联合开发校本课程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给学生和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整合国家课程与活动课程,拓展学习思维,延展学习空间,激励学生合作探究,推动学生在观察、体验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起他们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提升教育内涵和品位。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明确课程的育人要求,重点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成才、轻成人”问题。在教学目标上,除原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外,增加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知识、习技能的同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优化课程标准,引导教师用正确的育人观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度。在教学评价上,坚守思政底线,考察教师是否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教师跟上教育观念和学科知识发展的步伐,开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将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组织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开发校本教材,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培养一批有水平、有思想、有内涵的骨干教师,打造知名的教师团队。

(四)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突出体验式教学,注重参与性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充分利用、放大校内外课程资源,组建专家团队,提升优化课程内涵和质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同时,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提供高效、优质的课程服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切实发挥课程基地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项目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度设计、人才保障、经费投入、课程开发、场馆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统筹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蒋其琪

副组长:王理想 孙光波

 :先锋  汤先刚  李  建    路

(二)制度保障。把课程基地建设列为“十四五发展规划”重要项目,优先实施。制订《官湖高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官湖高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场馆管理制度等,激励全校师生全心投入基地建设。明确基地组成人员岗位职责,按学期对各成员进行全面考核,兑现奖惩,形成担当有为、改革创新、分工合作、协同共进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人才保障。贯彻终生学习理念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升课程基地建设的硬实力。建立由政治、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广泛参与的“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开发建设攻关小组,强化学科融合,开展科研公关,努力开发符合新时代普通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四)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投入500多万元用于硬件、软件建设,分3年时间完成,以确保课程基地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投入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和社会爱心企业的资助,确保各项资金及时配套到位、专款专用。

二、社会支持

(一)党委政府支持。学校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得到了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邳州市人大常委会专程组织徐州市、邳州市人大代表视察学校课程基地建设,邳州市教育局加大对学校政策、经费支持力度,将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列为2021年度全市重点建设的课程基地,予以重点推进。

(二)企事业单位支持。邳州及周边地区红色资源、产业资源丰富,企业众多,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与王杰干部学院等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关系,开展课程基地共建活动,都支持我校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

(三)高等院校支持。我校是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我校将加强与相关高校合作,主动承接高校业务指导,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引入高校优质资源、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建课程教育基地,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

(四)专家学者支持。聘请多位专家、高校学者组成我校课程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三、时序进度

(一)准备申报阶段2020年11月—20215月)

①聘请专家对基地建设进行论证、指导。

②制定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申报方案,明确基地建设路径,细化课程项目内容。

③成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办公室,补充、购置创建课程基地所需的办公用品及相关书籍。

④宣传、发动教师参与活动,加强项目组成员培训,深入领会课程思想和内涵。明确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

⑤筹集专项研究经费,为基地建设改进学校相关设备设施。

完成课程基地的立项与申报工作。

(二)建设实施阶段20216月—2023年4月)

①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②完成课程基地大楼扫尾工作。

③建设提升“一园一广场四中心两长廊”各类功能场馆。          

④建设完成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数据库。

⑤鼓励、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

⑥适时开展课程基地建设中期评估工作。

(三)验收推广阶段2023年5月—2023年6月)

组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完成验收工作;

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科公开课、示范课和各层次主题研讨活动,展示优秀课程实践成果,提升官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基地建设的品牌影响力。

总结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经验,整理相关研究材料,集结出版基地建设相关论文、典型课例、校本教材,推广课程基地建设成效。

 

 

 

 

 

 

 

 

 

 

 

 

 

 

 

 

 

 


  • 附件(1个)
  • 高中-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主题与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5月8日MMM(1).docx (20203kb) 下载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