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学习 > 高三语文第9周午练

高三语文第9周午练

2025年04月01日 19:11:37 访问量: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

材料二:

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许多学者都以疾风暴雨期来比喻青春期,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他们的一些想法未必符合实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现实的打击会让部分青少年看清自己想法的幼稚性,但也有可能让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想法,结果在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中,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步入精神内耗的循环。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内耗体质的人,无法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如果一些孩子过度看重同伴的想法,为了满足同伴意愿而不断猜测、一味迎合,就会让自己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学会课题分离能帮助人们将认知资源分配在最应关注的问题上,集聚心理能量克服当下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即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处于教育内卷的时代,青少年不但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肩负着父母的高期待,但因为自身兴趣、能力的不匹配,他们或许始终无法满足家长的预期,不少孩子会因此被无用感包围。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

反刍思维是一种慢性习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积极的反刍思维分为两种情况:遇到开心的事时,享受快乐;面临烦心的事时,积极应对。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比如:奋进努力后考试失败的经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被父母忽视、不认可等。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因此我们要对消极的反刍思维进行引导,使其转向积极的反刍思维。

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

(摘编自马地那·那司尔吾拉、杨东《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是社会时代变迁的产物,也体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B. 从宏观来看,躺平”“佛系的集体情绪不是消极摆烂,更多是一种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的自我嘲讽。

C. 青少年因其敏感和固执的特性,在现实中败下阵来,就容易陷入精神内耗,如若不采取应对方法,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D. 消极的反刍思维虽然会制造焦虑和放大挫败感,但经过引导和疏解,其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

2. 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佛系

B. 2024年时代楷模发布厅》在央视CCTV1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C. 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广大青年响应号召,弘扬长征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D.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3. 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   )(3分)

A.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B.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C.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D.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4分)

 

材料一:

为宋灾故,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宋财。冬十月,叔孙豹会晋赵武、齐公孙虿、宋向戌、卫北宫佗、郑军虎及小邾之大夫,会于澶渊。既而无归于宋故不书其人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卿,会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年》)

材料二:

春秋之时,忠信之道缺,大国无厌小国屡叛,朝战而夕会,夫子盖厌之矣。观周之盛时,大宗伯所制朝觐、会同之礼,各有远近之差,远不至于疏而相忘,近不至于数而相渎。春秋之际,何其乱也,故曰春秋之盟,无信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夫子将讥之,而以为不可以胜讥之也,故择其甚者而讥焉。桓二年会于稷,以成宋乱。襄三十年会于澶渊,宋灾故。皆以深讥而切责之也。

《春秋》之书会多矣,书其所会而不书其所以会。书其所以会,桓之稷、襄之澶渊而已矣。宋督之乱,诸侯将讨之,桓公平之,不义孰甚焉?宋之灾,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其财,既而无归,不信孰甚焉?非不义不信之甚,《春秋》之讥不至于此也。《左氏》之论,得其正矣。

皆诸侯之大夫,而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且夫见邻国之灾,匍匐而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既言而忘之,既约而背之,委巷小人之事也。故书其始之为君子仁人之心,而后可以见后之为委巷小人之事。《春秋》之意,盖明白如此。《谷梁》日: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为;澶渊之会,中国不侵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善之也,晋赵武、楚建之力也。如《谷梁》之说,宋之盟可谓善矣,其不曰息兵故,何也?鸣呼!《左氏》得其正矣。

(节选自《苏轼集・卷四十一》)

[]①归:通,赠送。叔孙豹:春秋时鲁国大夫。书:指《春秋》。夫子:指孔子。

5.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既而无A归于宋BC不书D其人E君子曰F信其不可G不慎乎!

6.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尤,在文中是责备的意思,与成语以儆效尤意思不相同。

B. 而,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都表示并列关系。

C. 会同,古代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称为,一起朝见称为

D.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与《过秦论》尊贤而重士用法相同。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叔孙豹与赵武等诸侯国大夫会见,打算归还财物来帮助受灾的宋国,但是后来并未付诸行动。《春秋》记载此事时,对失信者的态度不同。

B. 春秋初期制定的朝觐、会同之礼,本应成为各国友好相处的规范,却出现了无信盟、无义会的现象。孔子对此进行了深刻讥讽并严厉指责。

C. 《春秋》一书记载了诸侯国之间的很多次会盟,但是只在记载稷、澶渊之会时说明了会盟的原因,是因为这两次会盟严重违背了信义的原则。

D. 见到邻国有灾,前去救援是君子的行为,背弃订立的盟约是小人的行为。苏轼认为《春秋》中就揭露了参加澶渊之会的大夫们的这种行径。

 

 

 

 

 

 

 

 

 

 

【答案】

1. C 

  2. B   

3. D  

 4. 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

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

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

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青少年因其敏感和固执的特性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二段指出,部分青年会认清自己想法的幼稚,部分青年则会执着于自己的想法,陷入精神内耗,并非所有青少年都会陷入内耗。就容易陷入精神内耗……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选项没有说明长期精神内耗可能这两处关键信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4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可知,群体情绪是针对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的瞬时爆发出的情感,集体情绪是持续时间长的整体心理。

A.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持续时间长,是一个世代的整体心理,属于集体情绪。

B.《2024年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的是某一突发事件,瞬时间感动无数人,属于群体情绪。

C.弘扬长征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

D.中国的航天事业维持时间长,不是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属于集体情绪。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劝勉同学不要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担心未来,即劝勉他要把握现在。

A.表达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不适合。

B.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时未能珍惜的遗憾,不适合。

C.认为人生是既定的,何必成天叹息哀愁,带有强烈的宿命感,不适合。

D.劝人不要纠结过去的人事,应该抓住当下的美好时光,适合。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可概括: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可概括: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

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可概括: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

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可概括: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 BEF   

6. B   

7. 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诸侯的大夫们)并没有把财物赠送给宋国,所以《春秋》不记载参加(这次会盟)的那些人的名字。君子说:诚信,实在是不能不谨慎对待啊!

用于句首,引出结果 不书其人,应在其前B处断开。

不书其人意思完整,君子曰主谓句,应在E处断开。

君子曰为断句标志,应在 F处断开。

故选BEF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责/过失。句意:某些人在澶渊会面,是因为宋国发生了火灾,(《春秋》这样记载)是在责备他们。/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B.都表示并列关系错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示递进关系。句意:大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小国屡屡反叛。/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

C.正确。句意:由大宗伯制定的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会面的礼仪。

D.正确。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善事/贤士。句意:不说明(发生)灾害的缘故,就无法体现他做的是善事。/尊重贤能的人并且重视有学识、有才能的人。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春秋时期错误。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文中的周之盛时应是指西周的鼎盛时期,而不是春秋初期

故选B

 

  • 附件(1个)
  • 阅卷报告+.docx (26438kb) 下载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