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学习 > 杜甫的《登高》情感内涵与艺术手法

杜甫的《登高》情感内涵与艺术手法

2025年02月28日 16:53:06 来源:deepseek 访问量:171

思想内涵


  1. 身世飘零之悲
    • 以 “万里悲秋常作客” 浓缩半生漂泊,直抒战乱中流离西南的孤苦,凸显乱世个体的生存困境。
  2. 家国忧思之痛
    •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将个人病老(“百年多病”)与国运艰难(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衰颓)交织,深化忧国伤时的沉痛。
  3. 老病孤独之叹
    •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以 “独” 字刻画晚景凄凉,既叹生命暮年的衰颓,又写知交零落的孤寂,悲怆彻骨。
  4. 宇宙人生之思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借自然永恒反衬人生短暂,抒发对生命虚无与历史洪流的苍茫感慨。

艺术手法


  1. 意象密集
    • 连用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等意象,多感官叠加,构建萧瑟苍茫的秋境,烘托悲情。
  2. 对仗工绝
    • 四联皆对,尤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联,时空(“万里”“百年”)、因果(“作客” 致 “多病”)双重对仗,古今律诗罕见。
  3. 结构凝练
    •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后四句抒登高所感之情,由宏阔自然转向个体命运,层层递进,收束于 “潦倒新停浊酒杯” 的无力悲慨。
  4. 语言浓缩
    • “万里”“百年” 等词扩展时空维度,“常”“独” 等副词强化命运孤绝,十四字写尽一生漂泊(宋人罗大经称此联 “十四字含八层悲”)。
  5. 对比象征
    • “落木” 之凋零与 “长江” 之永恒对比,暗喻个体生命的渺小;“浊酒杯” 停饮的细节,象征理想破灭后的绝望,含蓄深沉。
《登高》的颈联被赞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杜甫的《登高》中,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杜甫《登高》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哪些影响?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