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情感内涵与艺术手法
2025年02月28日 16:50:39 来源:deepseek 访问量:85次
- 音乐通神的超凡境界:
- 以 “昆山玉碎凤凰叫” 等神话意象,极写箜篌之声可令 “江娥啼竹”“素女愁”,赋予音乐撼动天地、感召神灵的力量,凸显艺术超越现实的崇高性。
- 对纯粹艺术的礼赞:
- 全诗不涉具体人事,专注描摹乐声本身的奇幻效果(如 “老鱼跳波瘦蛟舞”),寄托对艺术纯粹性的追求,展现诗人 “为艺术而艺术” 的审美理想。
- 生命激情的宣泄:
- 通过 “石破天惊逗秋雨” 等炸裂式意象,将音乐化为冲破现实桎梏的能量,暗含李贺对压抑现实的叛逆与对自由生命的渴望。
- 神话重构:
- 密集挪用 “女娲补天”“吴刚伐桂”“湘神泣竹” 等典故,却颠覆原典逻辑(如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以解构再造神话的方式强化乐声的颠覆性力量。
- 通感狂想:
- 打通听觉与视觉(“芙蓉泣露”)、动态与静态(“梦入神山教神妪”),甚至模糊生死界限(“紫皇动容”“鬼魂夜哭”),构建多维感官交织的奇幻宇宙。
- 意象诡谲:
- 选用 “冷光”“泣露”“瘦蛟” 等幽冷奇崛的意象,以 “陌生化” 语言打破传统音乐诗的柔美范式,凸显李贺 “鬼才” 特质。
- 结构跳跃:
- 从人间(“吴丝蜀桐张高秋”)到天庭(“紫皇”)、从海底(“老鱼跳波”)到月宫(“露脚斜飞”),场景切换毫无过渡,以蒙太奇式拼贴渲染乐声的时空穿透力。
- 动词暴烈:
- “碎”“叫”“破”“惊”“逗”“泣” 等动词如刀劈斧凿,赋予乐声以金属质感的破坏力,颠覆传统音乐书写中 “圆润”“和谐” 的美学规范。
编辑:陈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