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举”“胜”“治”三字及次常用字“明”。
2.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本文选自《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注】该篇哲理性较强,以意译为主。
第十一章
【内容分析】重在“论道”,通过对车轮、陶器、房舍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无”的用处。所举的三个事例之中,“无”都是“空无”的意思,也就是留有空间。车轮毂的圆孔、陶器中空的部分、房舍的门窗,正是因为有缝隙、有空间,才使本体可以使用。迁移到日常生活,读书、学习、交友等,也可以看到保留适当空间的重要性。
【课文】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无”。和泥来制成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三十辐共一毂: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共一毂,共用一个毂,即“汇集到一个毂当中”。
当其无,有车之用:无,指车毂的中空处。该句直译为“当车毂有中空处,就有车的功用”;意译为“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后几句译法相同。
埏埴以为器:埏,揉和。埴,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凿户牖以为室:牖,窗。户牖,门窗。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第二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修身”。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跟,这样立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所以,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接着,作者指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认为这些做法像剩饭、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课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企,踮起脚跟。自是者不彰:彰,明显、显著。自伐者无功:伐,夸耀。自伐,自我夸耀。自矜者不长:矜,夸耀。自矜,自我夸耀。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
通假字:自见者不明(同“现”,显现、显露)曰余食赘行(同“形”)
第三十三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修身”。作者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课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知人者智:知,知道、懂得。强行者有志:强,竭力、勉力。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第六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治国”,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要重视细微和小节处;对权柄不要有执念,主张无为而治;要从始至终保持谨慎,等等。
【课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其未兆易谋:兆,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为之于未有:之,助词,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生于毫末: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及其细微的事物,这句话中指“细小的萌芽”。起于累土:累土,一筐土。执者失之:执,持。者,代词,放在动词后面,……的。之,助词,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
通假字:其脆易泮(同“判”,分离)起于累土(同“蔂”,土筐)
状语后置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于:在)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于:从)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是以圣人无为:是以,因此、所以。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是以圣人欲不欲:欲,想要。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
《老子》四章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三十辐( 车辐 )共一毂(车毂 ),当其无( 车毂的中空处 ),有车之用。埏埴( 和泥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门窗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者(
踮起脚的人 ) 不立,跨者不行( 不能行走 ),自见者不明( 显明 ) ,自是者不彰( 彰显 ),自伐( 夸耀 ) 者无功( 建立功勋 ),自矜( 夸耀 )者不长( 做众人之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为,做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长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毫毛的末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筐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 ( 执掌一切 ),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 复,弥补,补救 )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
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3.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而认识、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5.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懂得满足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事物处于安稳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保持,问题未露出征兆以前比较容易对付,事物处于脆弱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事物在刚刚萌芽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
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做事情要在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妥善处理,治理国政要在祸乱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其扼杀。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施以强有力的统治,往往会把事情弄糟;想要掌控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
9.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因此,圣人不妄自作为就不会招致失败,不妄图执掌一切就不会丧失一切。
1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遇失败。只有在事情快结束的时候仍然像刚开始时那样保持谨慎的态度,才不会把事情弄糟。
11.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五石之瓠》
一 、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贻:赠送。)我大瓠hù ( 瓠:葫芦)之种zhǒng,我树(
种植 )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 坚固的程度)不能自举(拿起自己)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 宽大空廓的样子。 )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 擅长 )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在水中漂洗
)pì絖kuàng(
丝棉絮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 卖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 划分出土地 )封之。能不龟手一( 同样的 )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 用绳结缀
)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 见识浅陋 )之心也夫!
二
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2.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
4.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5.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
6.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7.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题解】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石(shí),计算容器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hù),葫芦。【注】诸子散文一般哲理性较强,以意译为主。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
【译】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它,把它做成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之,代指种子。成,成功,本句中引申为“结出”。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举,举起。本句直译为“它的坚固程度不能自己举起来”,意译为“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则瓠落无所容: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容,容纳,本句中引申为“盛受”。非不呺然大也: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即后面“大”的意思。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为,认为。掊,击破。
古今异义:剖之以为瓢(把它做成)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译】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用百金请求购买他的药方。(他于是)聚合全族来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得)数金。现在一旦卖了这个技艺(可获得)百金,请允许我给他吧。’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实在、确实。拙于用大,在使用大的东西上很笨拙,即“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洴澼,漂洗丝絮。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一朝,一旦。鬻,卖。通假字: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同“纩”,丝绵絮)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客人得到药方,用它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能够防止手冻裂的同一个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越有难:难,发难。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或以封:或,有的人。以,介词,因为;后面省略“之”,代指“不龟手之药”;以之,因此。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用绳结缀。樽,盛酒器,这里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乎,相当于“于”,在。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蓬,一种草,弯曲不直。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也、夫,句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
通假字:以说吴王(同“悦”,取悦)判断句:则所用之异也。
三 情境默写
(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2、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4、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5、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6、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四、重点知识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举
义项 |
例句 |
|
① |
其坚不能自举也 |
|
②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
|
③ |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
|
④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
|
⑤ |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
|
⑥ |
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
|
⑦ |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
|
⑧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
|
⑨ |
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 |
|
答案 ①承受 ②举起,抬起 ③举出,提出 ④兴起,发动 ⑤克,攻占 ⑥举荐 ⑦拿,用 ⑧尽,全,皆 ⑨施行
(2)胜
义项 |
例句 |
|
① |
胜人者有力 |
|
②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 |
|
③ |
质胜文则野(《〈论语〉十二章》) |
|
④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
|
⑤ |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
|
⑥ |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
|
⑦ |
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
|
答案 ①战胜 ②克服 ③超过 ④胜利 ⑤美好 ⑥尽,全 ⑦经得住,能承受
(3)治
义项 |
例句 |
|
①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
②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
|
③ |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 |
|
④ |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 |
|
⑤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
|
⑥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
|
⑦ |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 |
对付,抵御 |
⑧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
整治,训练 |
⑨ |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 |
整理 |
答案 ①治理,管理 ②治理得好,安定 ③审理 ④讲求 ⑤医治,治疗 ⑥惩治,治罪
2.通假字
例句 |
本字及意义 |
①自见者不明 |
|
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
|
③其脆易泮 |
|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
⑥世世以洴澼为事 |
|
⑦客得之,以说吴王 |
|
答案 ①同“现”,表现 ②同“形”,形体、样子 ③同“判”,分离 ④同“蔂”,土筐 ⑤同“皲”,皮肤冻裂 ⑥同“纩”,丝绵絮 ⑦同“悦”,取悦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
例句 |
解析(古今义) |
①不行 |
跨者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
②从事 |
民之从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
答案 ①行走不稳 ②做事
4.多义实词
词语 |
例句 |
意义 |
明 |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
|
|
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 |
|
|
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六国论》) |
|
|
⑤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 |
|
|
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 |
|
|
⑦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 |
|
|
⑧若知我不降明(《苏武传》) |
|
答案 ①聪明 ②明亮 ③视力 ④次一个,下一个 ⑤明白,清楚 ⑥明白,懂得 ⑦说明,阐明 ⑧明显,明确
5.词类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及释义 |
①是以圣人欲不欲 |
|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 |
|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
④能不龟手一也 |
|
答案 ①意动用法,以……为欲 ②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硬度 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④使动用法,使……冻裂
6.特殊句式
例句 |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
①死而不亡者寿 |
|
②自胜者强 |
|
③自知者明 |
|
④请买其方百金 |
|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
答案 ①判断句 无标志词 ②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胜(动词) ③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知(动词) ④状语后置句 无标志词(“百金”前省略了“以”字,“以百金”为状语) ⑤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7.文化常识
(1)老子的传世作品《________》,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2)无为:中国先秦时期________家思想术语。“无为”的态度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最后是事无事,为无为。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指君主不与民争。
答案 (1)道德经 (2)道
8.成语积累
成语 |
释义 |
① |
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
② |
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
③ |
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
④ |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
⑤ |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⑥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
⑦ |
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需从基础做起。 |
⑧ |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答案 ①跨者不行 ②自视不明 ③自是不彰 ④自伐无功 ⑤余食赘行 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⑧慎终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