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学习 > 高三语文第8周午练

高三语文第8周午练

2025年04月01日 19:07:09 访问量: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种:烈日下的生命律动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是一幅夏收的劳动画卷,也是农耕社会集体协作的生动写照。麦田金黄,南风拂过,麦穗如波浪翻涌。在这一场紧张的夏种中,全家人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妇女和老人带着食物与饮水,奔波在田间送饭解渴;壮年男子顶着烈日,奋力挥舞锧刀;孩子们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或是帮忙,或是嬉笑。这一刻,生命的韵律随着镰刀的挥舞而跳动,丰收的希望在人们的汗水中迸发。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夏日田园杂兴》以素朴之笔,描绘了南宋乡村平凡而温暖的田园生活。诗中轻描淡写地勾勒,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画卷跃然纸上:白天大人们辛勤劳作,锄草耘田,夜晚还在昏暗的灯火下纺纱织麻;即便是年幼的童孙,也在桑树的浓荫下学着种瓜,悄然承接着劳动的传统。

这首诗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缩影,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生命的传承与精神的延续。农耕社会中的孩子,或许对耕织这一生存技能尚未完全理解,但那份对劳动的敬重与对自然的亲近,却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启蒙、代代传递。

当肩承扁担之重、手磨血泡之痛,我们感受到的是稼穑的艰难:田野间的每一滴汗水,都为生命注入了尊严。

1.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中夏种稼穑艰难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的劳动场景。

B.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劳动场景。

C. 杨万里《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的劳动场景。

D. 《四时田园杂兴》中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的劳动场景。

材料一: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

春节从历史深处走来,其起源与年的概念形成相关。在不同年代,年有不同的称谓,据《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本意味着庄稼丰收,甲骨文中,年的写法为上,禾是成熟的谷子,人背谷子,意味着好的收成。人们将谷物成熟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年。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夏、商、周三代分别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建丑之月(夏历十二月)和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作为自己的年始,为过年习俗的形成奠定了时间基础。由于缺乏文献,夏商以前人们过年的情形难以确知。可以确定的是,周代已形成丰富的过年习俗,并以夏历十一月为年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重新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为正月,由此夏历一月一日成为岁首之日,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更新是春节的独特内涵。随时之义大矣哉。中国人讲求顺天应时,在旧年过去、新年来临时,人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春节就处在年度时间循环的更新点上。祈福也是春节内涵的一部分,古人在正月元日吃鸡子、五辛盘等,其意在于此。春,蠢也,蠢动而生也。迎春是春节的内涵之一。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既是一年的第一天,又是春季和孟春之月的第一天,虽然春节的专名历史不久,但过年很早就与春联系起来,至今不断。过年的团圆也是如此。这不仅指生者之间的团圆,也指生者与逝者的团圆。许多地方有接家堂、摆供祭祖的习俗,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感恩之心的体现,反映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和人文关怀。另外,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和谐是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睦共处的理想状态。在一元复始之时,力争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们的美好诉求。春节期间的祭神、祭祖仪式,拜年守岁仪式,走亲戚看朋友的社会交往,以及对各种娱乐活动的参与,都包含着对的追求,也都是达致和谐的方法和手段。

海外华侨华人既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又熟悉当地民众的接受方式,在春节文化对外传播推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在海外因地制宜传播春节符号,推动了春节文化的不断更新。这种更新正如春节的自身价值:在新的周期里,带着新的希望前行。

(摘编自张勃《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

2.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春节内涵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 腊月二十九开始,贾府上下,里外洒扫,换门神,挂灯笼,贴对联。

C.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

D. 篝火燃起,鞭炮声响彻年夜天空,乡亲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

3.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画线处引用句的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材料一:

近年来,微短剧在我国迅猛发展,引领文娱、旅游等行业消费热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当下,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越网络文学、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据调查,超七成网络用户养成了观看微短剧的习惯,每日追剧的时间占总上网时间的比例高达36%

微短剧契合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些时代诉求,譬如更关心情绪价值和社会共鸣。近期,微短剧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革,逐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内容低质和侵权盗版现象明显减少。2024年,微短剧的故事类型、内涵表达及制作水准都有一定的突破,也相应带来了市场收益的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与主流文化、主流媒体双向奔赴,一些微短剧在弘扬红色文化、拥抱严肃文学上作出尝试,主流媒体参与制作或播放微短剧,促进了微短剧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微短剧内容高质+版权保护+用户付费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的低效状态,这或将为今后各个领域打造数字化作品与消费生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微短剧是线上消费持续扩大的一个缩影。如今,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消费场所也从线下更多转移到线上,大众由偶尔花费大块时间去影院观影转变为随时随地用手机观看微短视频。可以说,微短剧适应了快节奏、碎片化、快餐化、及时便捷的消费方式,这恰是线上消费比线下消费的优势。

目前,微短剧已从单纯的娱乐内容跃升为情感、消费双驱动的平台。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创作计划带动下,乐山等地以及汉服等国潮国货产品纷纷借剧出圈。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为微短剧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素材,微短剧在带动乡村文旅和农产品消费上大有可为。此外,微短剧在剧本创作、科幻画面制作等各环节大量使用最新科技工具,也带动了科技产品消费。

不仅如此,微短剧的海外消费市场也持续扩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海外观众对中文微短剧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其中美国市场的下载量和应用收入在全球占据首位。微短剧海外市场正井喷式增长,未来微短剧海外用户规模可能达2亿至3亿人。

(摘编自刘诚《提升微短剧质量打造文旅消费亮点》)

4.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其用户日均观看微短剧时长仅15分钟,多数人认为其内容缺乏深度。

B. 专家指出,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导致行业内长期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亟需政策规范。

C. 调查显示,海外用户更倾向于观看英文配音的微短剧,中文原声剧集因语言障碍市场接受度较低。

D. 乐山市借助微短剧《烟火嘉州》展现当地非遗文化,剧集热播后游客量大增,文旅收入显著提升。

材料二:

传统艺术史家关注的,一是最精彩的天才作品,二是某类作品的源头或者代表,三是风格异乎常规的特例。由于类型”“超常源头常常是他们研究的重心,因此创造的天才和天才的创造常常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凡是以美术史”“艺术史冠名的著作,除了历史早期没有特别多的名作品之外,从展子虔以下,排山倒海而来的是董源、巨然、宋徽宗、黄公望、唐寅、董其昌、石涛等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这是必然的。可是,思想史家未必重视这些艺术精品,反而选择的是落入俗套的艺术品,就是那些看上去平庸的、重复的东西。思想史和雕塑史、绘画史、建筑史、书法史等不同,研究艺术,当然要注意高明的、杰出的、独特的作品,但是从思想史来说,那是超常,并不能代表同时代人的一般想法。而俗套则意味着世俗的日常观念和普遍习惯,当某些图像成了惯用的套数,使用者都习以为常地认可它们的象征性,恰恰说明这些东西背后已经有一个普遍的习惯的观念。换句话说,研究艺术史的人是注重,与众不同才有价值和独创性;而研究思想史的人却恰恰要注意,即烂熟的套数,正因为大家都习惯这样画,画面背后才反映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日常观念,这个观念,正是新思想史要研究的内容。

(摘编自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

5.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二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的一项是(   )(3分)

A. 某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刻有四神图像和出行仪卫的墓室壁画。

B. 故宫博物院里珍藏唐代画家韩滉创作的神韵十足的《五牛图》。

C. 明代某家族祠堂祭祀时悬挂左昭右穆、整齐有序的挂轴画。

D. 天津、北京、河北等地百姓过年张贴着的喜庆的杨柳青年画。

 

 

 

 

答案:

1题详解】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夏种稼穑艰难是指农民夏天在田里艰辛的劳作。

A.描写了采摘芣苢的场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和夏种稼穑艰难无关。

B.描写了陶渊明悠闲的田园生活。和夏种稼穑艰难无关。

C.描写了农民在雨中插秧的艰辛场景。体现夏种稼穑艰难

D.描写了秋收的场景。和夏种稼穑艰难无关。

故选C

 

2题详解】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可知,春节内涵特点包括更新、祈福、迎春、团圆、和谐。

A.“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述的是春日里的一种休闲场景,不是春节特有的内涵体现。

故选A

3题详解】

此句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春虫开始蠕动、慢慢爬行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此处的引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迎春的内涵与意义,也兼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

①“春,蠢也,蠢动而生也意思是春天意味着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开始蠢蠢欲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对春天这一季节特征的一种形象化解读,强调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命开始萌动生长的时期。

该句所描绘的万物在春天蠢蠢欲动、焕发生机的景象,正是迎春这一行为的自然基础。人们在春节期间迎春,本质上是对春天所带来的生机与希望的欢迎和接纳,引用此句将抽象的迎春内涵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出来,使读者更易理解迎春对于春节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4题详解】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强调微短剧带动文旅消费。

A.该内容强调微短剧观看时长短且内容缺乏深度,这与材料一主要论述微短剧迅猛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等观点相悖,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B.此选项重点在阐述微短剧行业存在的问题,而材料一主要围绕微短剧的发展优势及积极作用展开论述,该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C.该选项主要说的是海外用户对微短剧配音语言的偏好以及中文原声剧集存在的问题,与材料一强调的微短剧在国内的发展、对各行业的带动作用等观点无关,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D.该选项体现了微短剧带动了地方文旅行业的发展,与材料一中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创作计划带动下,乐山等地以及汉服等国潮国货产品纷纷借剧出圈’”相契合,能够支撑微短剧已成为情感、消费双驱动的平台,促进多领域增长这一观点。

故选D

5题详解】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新思想史研究,是以落入俗套的艺术品和世俗的日常图像为研究对象,以其背后反映的日常观念和普遍习惯为研究目的。

A.某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刻有四神图像和出行仪卫的墓室壁画,墓室壁画内容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人一般的信仰和墓葬观念,应属于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B.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唐代画家韩滉创作的神韵十足的《五牛图》,韩滉是唐代的画牛名家,《五牛图》是属于名家的经典作品,不属于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故不符合题干要求。

C.明代某家族祠堂祭祀时悬挂左昭右穆、整齐有序的挂轴画,挂轴画主要用途是用于家族祠堂的祭祀,背后反映着明代普通百姓共同的伦理观,应属于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D.天津、北京、河北等地百姓过年张贴着的喜庆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盛行于中国北方,可以反映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应属于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故选B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