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学习 > 高三语文第7周午练

高三语文第7周午练

2025年03月31日 19:15:44 访问量:54

 

事实是,没有人忽视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重要性,被误读的可能是释放社交天性的条件变了,而且是革命性的变革。在《群体性孤独》之后,《重拾交谈》和《共情日记》的遇冷,除了内容、市场因素之外,还在于特克尔误读了人类正在发生的社交革命。随着互联网世代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数字社交也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数字媒介成为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主流条件,历史潮流从身体同场切换到了身体异场却心灵同场。互联网世代从有能力进行社交开始就在运用数字媒介,他们习惯了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而不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那样成长在较为单一的身体同场环境里而习惯于身体同场社交,且以身体异场为特征的数字社交是后来的,因此祖辈和父辈也只是因经济性和便利性而被迫适应。换句话说,当特克尔用自己数字移民的视角判断数字原住民的体验时出现了视角偏差,她对身体同场的呼唤不过是偏差的呈现而已。

1.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与亲朋好友的线下交往和亲密关系,对孤独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B. 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

C. 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轻人社交态度报告》显示,66.49%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社交App认识新朋友。

D. 2024年社交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面对和朋友相处的最理想状态这一问题时,有54%的年轻人表示经常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独处空间

记者:“李子柒”等以中国乡村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视频博主,在海外收获众多美誉。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贺仲明: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乡村生活、或者说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特别是与自然密切关联。“李子柒”等乡村生活视频是一种艺术创作,剥离了现实生活本身的艰辛,对照单一、快速的现代城市生活,就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二是与当前生活背景有关。现代化生活下人们生活节奏快,渴望心灵安宁。之前的疫情更导致人们产生对自然、自由的向往。所以,乡村生活视频的红火是很正常的事情。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场景,激发人们关于传统、乡情、自然的无限追忆和想象。

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场域中,“故事新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学命题。

这一文学命题蕴含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故事”从何处取材?第二个是“新”在何处?第三个是如何“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构成了故事的资源宝库,“新”体现在叙事逻辑的重构、故事背景的时代性、常规人物的“非常”形象,亦体现在文化载体的更新换代。“编”意味着“如何将一个故事讲好”,如何将一个人尽皆知的旧故事讲好,如何令观众快速接受一个新故事,此乃“故事新编”的难点与重点。

国产动画电影利用以旧带新、避重就轻的叙事模式,以旧故事的外壳讲述新的精神内核,避开旧故事的叙事重心,扩充民间故事留白、打捞神话传说遗珠,悄然挪动叙事主线、大胆启用边缘线索,在旧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塑与反转。

改编经典人物的形象是故事新编的难点之一。知名神话传说人物本身具有强烈的神仙、妖魔身份属性,故事通常围绕人妖殊途、人神有别、思凡下界的矛盾展开,人、神、妖界线分明,人物对于自我身份认同也是清晰的。国产动画电影着眼于改编人物的身份认同,神仙/妖魔在电影语境中成为了普通人,去神化、去妖魔化的最终指向为:人与人性的凸显与突围。“失去”成为重新构建人物身份认同的重要逻辑基础,小白失忆、小青失法、子牙失信、哪吒失灵、杨戬失神……人物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失去了某种重要之物,导致了原本的身份认同淡化、消亡或缺失,从而认可自身为人,获得了成为人生存的可能性。

近十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极力摆脱低龄化的固有印象,积极走向更广阔的年龄辐射层,增添电影中的年轻化因素、青年亚文化元素、时代特色,寻找青年受众的力量。动画电影逐渐承载了比儿童化、低龄向更为深刻的价值表达。固然,亲情、友情仍是国产动画电影塑造的重心,但从《魔童降世》到《杨戬》,国产动画电影在文学改编中面临着一个相似问题的探讨,即大家、大爱与大我和小家、小爱与小我孰轻孰重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大多取材神话传说,而这类文本本身蕴含着大家、大爱的价值观,在改编中电影重新赋予以往故事中的轻重心以价值观,提取古典文化与现代精神相呼应的部分,尊重个体命运、重视个性价值,颇具人文关怀色彩,呼应了现代性“人的发现”价值体系。

(节选自王天然《故事如何新编?》)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神话的宏大叙事架构中,“道统神权”以其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性铸就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秩序下,神权体系对个体生命拥有绝对掌控权,即使是看似恣意妄为的反叛者,最终都在宿命轮回中完成对既定秩序的回归。然而,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通过对传统神话权力结勾的大胆颠覆,完成对权威叙事的深度解构。

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作为“魔丸”转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神话中神所赋予的既定命运,本质上这是对宿命论背后权力逻辑的公然反叛;而对天劫咒的反抗,则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对神权秩序发起的强力冲击,凸显了现代语境下个体自由意志的觉醒与对传统束缚的挣脱。《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通深入刻画龙族内部的矛盾、妖族的生存困境以及仙界的权谋算计,进一步解构了神话的权力结构。无量天翁,作为备受尊崇的仙界代表,表面慈眉善目,打着修仙强教的旗号,但是背地里做的都是伤害无辜、涂炭生灵之事。

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故事是宇宙与文化所共有的主题,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哪吒形象无疑象征着勇敢、正义、反叛等精神特质,对哪吒的英雄崇拜,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表征,深植于人类精神信仰的根系。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作者另辟奇径,跳出传统英雄叙事的窠臼,采用“反英雄”的叙事策略,将哪吒塑造为一个被偏见与歧视所困的“他者”。此角色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既遭遇着来自社会结构的暴力规训,又面临着自我觉醒的艰难抉择,正是在这种极端困境与顽强抗争的张力之间,哪吒释放出震撼人心的英雄气魄与人性光辉,实现了对传统英雄叙事的深度重构与大胆超越。

从前作的“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的主体宣言到续作的“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自我拥抱,哪吒不仅在话语层面否定了权力体系的合法性,更通过“浴火重生”的具身实践重构了新的意义网络,实现了个体的精神突围。

传统神话的讲述往往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上。“新神话”动画电影的叙事打破了这种基于“正邪”“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故事矛盾的核心集中在“个体与命运的对抗”“英雄人物的成长与自我找寻”之上,情节展开的动力联系着角色的自我选择,人物关系的设置也有了新的突破。《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与敖丙的对立关系因混元珠的设定被颠覆,原本哪吒(善)/敖丙(恶),被置换为哪吒(魔)/敖丙(灵)。片中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反转,即“丑”化的、“烟熏妆”哪吒与温文尔雅、器宇轩昂的翩翩公子敖丙,改写了传统影视剧“正反派”人物造型的固有程式,亦正亦邪、正邪转化的双雄结构让人物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立体。

(选自周星,吴英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造性分析》

李妮乡《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呈现》)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动画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发现所谓的“天道”背后隐藏着元始天尊为了三界平衡而牺牲无辜的权谋算计。

B.电视剧《满江红》中,岳飞在面对朝廷内部奸臣阻挠和不合理命令时,坚持抗金,表现了其刻在血脉里的抗争精神。

C.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而表现出了失意、怯懦、纠结等性格特征。

D.学校社团排演的校园话剧,把精卫填海的故事改编为精卫在填海过程中面临生态破坏等现代问题的思考。

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如何进行“故事新编”的。(6分)

 

 

 

1.  C 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五段主要观点为数字社交已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

A.说的是使用社交媒体对孤独感有缓解作用,不能支撑第五段观点。

B.强调了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长,不能支撑第五段观点。

C.表明当前年轻人习惯于数字社交,可以支撑第五段观点。

D.反映年轻人注重自我空间,不能支撑第五段观点。故选C

2  3分) 解析A.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日常,体现了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和依恋,适合作为论据。   B.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描绘了乡村的美景,体现了对乡土生活的喜爱和依恋,适合作为论据。   C.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和自然景物的关注,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适合作为论据。   D.出自《劝学》,表达的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与乡土文化的依恋没有关系,因此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线句观点。‌

 

 

3B 3分) 【解析】A项,与《哪吒》系列电影对权力结构的解构观点相契合;B项,岳飞并不是神话人物;C项,能够为“反英雄”叙事的观点提供论据;D项,与动画电影在叙事主题上的创新相呼应。

4.(6分)

①《哪吒之魔童闹海》借用“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对传统叙事进行改编。具体表现为打破二元对立关系等。

②《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不再是传统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而是被偏见与歧视所困的“他者”;“丑”化的、“烟熏妆”哪吒,颠覆了对以往哪吒形象的塑造。

③《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在大家、大爱与大我中融入个体意识的觉醒;由传统对秩序的回归转变为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反抗。(每点2分)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