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课题 > 张允艳: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从点滴做起

张允艳: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从点滴做起

2015年09月21日 09:00:39 访问量:331

   

:优化课堂教学,要了解学情,并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教学行为,同时在设计教学时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方法  教学行为   学习方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宗旨。本人多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取得些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生物课堂教学。

一、抓起始,充分了解学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伊始,应抓好对学生的了解、分析、研究工作,摸清学情。本人本学年任高一年级的生物教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并不急于学习课本,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 让学生自己写出下列内容:1、姓名、住址、家庭成员、父母亲的职业。2、家里种的农作物或养的花、草名称,饲养过什么动物。3是否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或到哪旅游过4、初中做过哪些生物实验5、曾经患过什么疾病(可以不写),接种过何种疫苗。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搜集学生各方面信息,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所具有的有形或无形的课程资源,以此作为在以后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发展的出发点和依据。

2打基础,促成学生学会学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小学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今天的基础就是明天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基本的做人做事为学的基础,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重视第一章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新学期第一节课,尤其是对刚升入高一新生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及基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本人认为,首先利用好课本上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有的教师往往忽视本章教学,甚至直接不学,其实学习本章很有必要。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涉及到癌症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这节内容教师应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讲解,使每一位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密切相关,是同我们国家的兴盛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死存亡密不可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的强烈兴趣、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和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感悟认同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然后再利用好本章第二节《生物科学学习过程》让学生领会怎样学习生物科学。以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为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学习他们科学实验的方法及思想着重分析雷迪的实验和斯巴兰扎尼的实验,让学生理解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单因子变量及对照的原则。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实验的能力,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使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中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新课的学习作准备。当然,有了科学方法还远远不够,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教育,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3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除了以上两点所说的了解学情和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外,接着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夸美纽斯观点: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结构》一节教学时,学生由于缺少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对蛋白质的结构不好理解,以及对蛋白质的功能及作用也缺乏感性认识。首先这样引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富含蛋白质,学生举例。紧接提出,缺乏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出示安徽省奶粉事件:“大头娃娃图片”,引发学生感知蛋白质的作用。在学习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时,学生对氨基酸的通式不好理解。我首先演示碳有四个共价键,并出示CH4CH3COOH等结构式(注意体现4个共价键),然后再写出几种常见的氨基酸结构式,让学生观察辨别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总结出符合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通式,这样通过教师的 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己就能总结出氨基酸通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比单纯告诉及死记硬背课本上的通式要深刻的多,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

2、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行为。

    优化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行为,遵循教学规律。如在进行《DNA的复制》一节教学时,苏教版教科书上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积极思维】来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虽然书上用彩图编排实验过程非常直观,但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基础,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我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出示沃森和克里克有关DNA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 DNA 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里先有一个印象。由于学生还欠缺微生物培养和相关的物理知识,教师可再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1958年梅森和斯塔尔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密度离心所做的“半保留复制”实验,并展示15N标记的DNA在试管中的位置(重带)和 14N标记 DNA在试管中的位置(轻带),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DNA离心的作用是什么,但是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急着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以上先做好必要的铺垫,然后再利用课本彩图,引导学生层层设疑,逐步剖析书上梅尔森和斯塔尔的经典的实验。例如:可以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串:为何选细菌做实验?0 min 20min40 min 取样细菌各繁殖了几代?怎样才能知道DNA一条链是原来的,一条链是新复制的?分别用CsCl2梯度密度离心后,在试管中的重带、中带、轻带分别表示DNA分子双链构成是怎样的?在实验中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的DNA离心后,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及上面的铺垫,层层分析,师适当点拨引导,生很容易自己得出结论,且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感悟了科学探究的魅力。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4优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教法,在优化教学中,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教学设计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中书上涉及到三个经典的实验,都是学生陌生的,无法亲自动手去做。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感悟科学实验的方法;体会实验材料的选择对科学实验成功的意义;体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究的思路;认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在高考中是C级要求。本节教学本人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优化创设学习情境,融合列举、讨论、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首先创设直观情境,多媒体展示R型菌和S型菌,让学生感知二者的区别和毒性的有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格里菲斯的实验,并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第一、二组实验说明什么问题?2、为什么第三组小鼠存活?第四组死亡的原因是什么?3、从第四组死亡的小鼠体内又发现了S球菌,这又说明了什么?4、若你是格里菲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什么?5、如果你接替他继续研究,你的思路是什么?在此,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看哪组较合理,然后与艾弗里的对照,分析艾弗里的实验巧妙之处在哪里,他的实验为什么更有说服力。从中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思路,学习他们科学实验方法,再次体会单一变量和对照思想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实验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因此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实验设计更加巧妙而精确,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例子。在教学中先用课件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明白科学家为何选噬菌体做实验的原因,然后启发学生思考:DNA与蛋白质很小,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无法区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噬菌体哪种物质进去,哪种留在外边呢?在此,可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O2的来源及CO2转移途径等有关知识,迁移出用同位素标记法,接着让学生讨论分别标记那种元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很容易弄懂书上图4--3图解,认同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更有说服力。以上实验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做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以点带面,努力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以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第55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肖龙海:《论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解读教与学的意义》第185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