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私”“却”“说”三字及次常用字“拔”“择”。
2.翻译重点句子。
思维导图:
【题解】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楚国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做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译】我听闻官吏商议驱逐客卿,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在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揽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为用,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占土地上千里,至今安定强盛。
窃以为过矣:过,过错。缪【mù】公:即秦穆公。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到楚国,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gǔ】大夫”。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丕豹、公孙支: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并国二十:并,兼并、吞并。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号商君,故称商鞅。民以殷盛:以,因为。殷盛,殷实、富裕。百姓乐用:乐用,乐于为用。获楚、魏之师:军队。获得楚国、魏国的军队,即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举地千里:举,攻克、占领。至今治强:治,社会安定。治强,安定强盛。词类活用: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名词作状语,在西边、在东边)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使……来,引申为招致、招揽)状语后置句: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于:从)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rá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取三川之地,在西面兼并巴、蜀,在北面收取上郡,在南面攻取汉中,吞并九夷之地,控制楚国鄢、郢之地,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割取肥沃的土壤,于是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面朝西侍奉秦国,功劳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蚕食诸侯(的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里辜负了秦国呢!假使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秦国也就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王,后称秦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拔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功施到今:施,延续。昭王得范雎,废穰【ráng】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宣太后控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mǐ】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故称华阳君。强公室:公室,王室。杜私门: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堵塞权贵大臣之家,也就是指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皆以客之功:以,依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假使。
通假字:遂散六国之从(同“纵”,合纵。指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同“纳”,接纳)
古今异义:使之西面事秦(面朝西)
词类活用:西并巴、蜀 / 北收上郡 / 南取汉中 / 东据成皋之险(名词作状语,在西/北/南/东面)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译】现在陛下得到昆仑山的美玉,有随侯珠、和氏璧,悬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乘坐纤离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灵鼍鼓。这几个宝物,秦国没有出产一件,但陛下很喜欢它们,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这样才可以,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就不会装饰(陛下的)朝廷;用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会成为供(陛下的)玩赏的宝物;郑、卫的女子,就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骏马,就不会充实(陛下的)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会被(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取得、得到。昆山,昆仑山,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垂明月之珠:垂,悬挂。明月,宝珠名。服太阿之剑:服,佩带。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乘纤离之马:纤离,骏马名。建翠凤之旗:建,树立。树灵鼍之鼓:灵鼍,即扬子鳄,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骏良駃騠不实外厩:駃騠,骏马名。厩,马圈、马棚。外厩,宫外的马棚。西蜀丹青不为采: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雘【huò】,西蜀丹青,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
通假字:陛下说之(同“悦”,喜悦、高兴)
被动句:江南金锡不为用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ěr】、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译】用来装饰后宫、充实下陈、使心意欢乐、使耳目喜悦的这些东西,一定要从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这些用宛地出产的宝珠做的簪子,镶嵌着珠子的耳饰,用东阿的细绢做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而闲雅变化而能随俗的、娇美妖冶的、窈窕的赵国女子,就不会立在(陛下的)身旁了。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筝,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使耳朵痛快的,确实是秦国的音乐;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韶》《虞》《武》《象》这些古乐,是异国的音乐。
充下陈: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宛珠之簪: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傅玑之珥:傅,附着、加上。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珥,用珠玉做的耳饰。阿缟: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击瓮叩缶:瓮,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敲击瓮、缶来奏乐,这是秦国的风俗。弹筝搏髀:搏,击打、拍打。髀,大腿。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郑》《卫》《桑间》:指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会歌唱。《昭》《虞》《武》《象》:都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里泛指古乐。《昭》,即《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
通假字:说耳目(同“悦”,喜悦、高兴)
古今异义:所以饰后宫(用来……的)
词类活用:娱心意/说耳目(使……欢乐/喜悦、高兴)
状语后置句:出于秦(于:从)
判断句: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译】现在(陛下)抛弃(秦国)敲击瓮缶(的音乐),而取用郑国、卫国的乐曲,放弃弹筝而选取《韶》《虞》这样的古乐,像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快意当前,(异国的音乐)适于观听罢了。现在选用人却不这样,不问可否(任用),不问(是非)曲直,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是客卿的就要驱逐。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说明)陛下看重的,只在于美色、音乐、珠玉;而轻视的,在于百姓。这不是用来占据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若是者何也:若,像。是,这。何,疑问代词,为什么。适观而已矣:适观,适于观听。而已,罢了。今取人则不然:则,却。然,这样。非秦者去:去,离开。所重者在乎色:乎,相当于“于”,引出对象,可不译。所轻者在乎人民也:人民,百姓。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跨,据、占据。术,途径、方法、策略。
古今异义: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用来……的)
判断句: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译】我听说田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多,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帝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四面八方(或译为“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他国,四季丰裕美好,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现在竟然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注明:因为秦国在其他国家的西边),缠裹其足不入秦国,这就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是以,因此。太山,即泰山。让,推辞、拒绝。故能就其深:就,成就。王者不却众庶:却,推辞、拒绝,众庶,百姓。四时充美:四时,四季。充,丰裕、繁盛。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竟然。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资,资助、供给。裹足不入秦:裹足,缠裹其足,常用以比喻止步不敢向前。藉寇兵而赍盗粮:寇,劫掠者、入侵者,借指敌人。兵,兵器。赍,送给、付与。借敌人兵器,送给盗贼粮食。也就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
通假字: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藉寇兵而赍盗粮(同“借”)
古今异义: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表原因,……的原因)
词类活用:故能明其德(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却宾客以业诸侯(使……成就霸业)
判断句: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物品不产于秦国,可宝贵的也很多;贤士不产于秦国,可愿意效忠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增加仇敌(的人口),内部自己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树立怨恨,(到那个时候)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损民以益仇:益,增加。树怨于诸侯:在诸侯中树立怨恨,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定会投奔其他诸侯,从而树立了怨恨。不可得也:得,能够。不可得,不可能。
状语后置句:树怨于诸侯(于:在)
一、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同“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延续)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王室),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假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⑥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ì,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⑧快意当前,适观(适于观听)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⑨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同“释”,舍弃)细流,故能就(成就)其深;王者不却(推辞,拒绝)众庶,故能明其德。⑩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丰裕,繁盛)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以资(资助,供给)敌国,却宾客以业(使成就霸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者也。
(4) ⑪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④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答案①假使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以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得分点:向使、却、内、疏、是)
②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得分点:重、轻、所以)
③现在竟然抛弃老百姓使之去资助敌国,拒绝宾客使诸侯成就霸业。(得分点:乃、资、业)
④现在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得分点:益、树怨、得)
二、重点梳理
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私
|
例句 |
释义 |
① |
强公室,杜私门 |
|
② |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
|
③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④ |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
|
答案:①私人的,自己的 ②私下,偷偷地 ③偏爱 ④私事,私利
链接高考:
(1)(2020·新高考I卷)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2)(2020·新高考I卷)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3)(2019·江苏卷)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
(4)(2017·浙江卷)果为不缪,私自喜贺
答案:①私下,私自 ②私人的,个人的,与“公”相对 ③个人的,自己的 ④私下,私密
(2)却
|
例句 |
释义 |
① |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
|
②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
|
③ |
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
|
④ |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 |
|
⑤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
|
⑥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
|
答案: ①推辞,拒绝 ②使……退,击退 ③退后 ④回头 ⑤还、再 ⑥表转折
链接高考:
(1)(2019·全国卷Ⅲ)却三晋 却:______________
(2)(2015·广东卷)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却:______________
(3)(2015·天津卷)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却:______________
答案:(1)击退 (2)使……退,击退 (3)使……退,击退
(3)说
|
例句 |
释义 |
① |
而陛下说之,何也 |
|
② |
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
|
③ |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
|
④ |
《师说》 |
|
⑤ |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
|
答案:①同“悦”,喜悦、喜爱 ②讲,谈 ③说法,言论 ④文体的一种 ⑤劝说,说服
链接高考:
(1)(2022·全国甲卷)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
(2)(2020·浙江卷)篡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
(3)(2020·北京卷)欲为赵氏游说
(4)(2019·全国I卷)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5)(2019·全国卷Ⅱ)吾以强国之术说君
答案:①同“悦”,喜悦、高兴 ②学说 ③劝说 ④主张 ⑤说服
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同“纵”)
(2)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同“借”)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向西,向北)
②东据成皋之险 (在东面)
③使之西面事秦 (向西)
(2)名词用作动词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作为宝物)
(3)使动用法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使……退却)
②遂散六国之从 (使……离散)
③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使……愉悦)
④故能明其德 (使……显明)
文化常识
(1)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树灵鼍之鼓
①昆山,即________,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
②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________,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
③太阿(ē),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________所铸。
④灵鼍(tuó),即________,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
(2)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①后宫:君主时代________住的宫室,后又用来指代妃嫔。
②下陈:古代殿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位于堂下,故称下陈。
(3)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①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______、______。
②三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①昆仑山 ②和氏璧 ③干将 ④扬子鳄
(2)①妃嫔 ②放置礼品、站列婢妾
(3)①唐尧 虞舜 ②夏禹 商汤 周武王
三、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答案 C
解析 “胡亥所”的“所”是“地方”的意思,即在胡亥之处,“胡亥所”作“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定太子”即“立太子”,应在“定”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文中的“布衣”等同。
D.“太子”是古代储君的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答案 D
解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说法错误,应为“嫡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的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以致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次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答案 B
解析 “庆生”错,“为寿”在文中只是“敬酒庆贺”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答案: (1)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将其宗族宾客全部逮捕。
解析:(1)“释”,放弃;“善”,善于为人处世;“处”,处理;“焉”,这件事。(2)“案”,审理;“治”,惩处;“责”,责问、询问;“收捕”,拘捕。
5.李斯甘愿听命于赵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了廷尉。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哎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的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皇子没有跟从。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哎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之后,就任命赵高做了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夏桀、商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将其宗族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感叹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四、课内作文素材
《谏逐客书》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敢于纳谏,表达自己;重视人才;积累的重要性;知人善任,任人唯才
【写作角度】
1、重视人才
2、知人善任,任人唯才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宴会上分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见,知人善任是何等重要。刘邦用人有个特点,就是只要有本领就用,不管出身。他的大臣大将中,数张良出身最尊贵,是韩国的公子,其次就要算萧何和曹参,一个在沛县做过文书,一个是沛县的监狱官。在封建社会里,这都是官职卑微的小吏。再往下数,像陈平、王陵、郦食其等,都是白丁,没有做过官。在鸿门宴上保护过刘邦的樊哙,是宰狗的屠户。大将周勃是织草席子的手工业工人兼吹鼓手,大将灌婴是个绸布贩子。因此,历史上称他们为布衣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