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课题 > 戴敬芳:探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提升方式

戴敬芳:探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提升方式

2014年09月19日 14:32:24 访问量:343

摘要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思想深度的有效方法,现代化素质教育对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象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思维束缚,实现思想提升,能够强化人们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具体方式,探究其提升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想象力 提升方式

引言

培养想象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景当中,才能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文章的任务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想象是依照原有的事物形象,加以创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可以凭借想象突破传统思维,打破思维禁锢,创造新的思想,是知识创新的有力保证。

一、通过文字展开生动想象,构建作品形象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文字的内容进行创造,在脑海中构建作品的生动形象,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只有通过充分的想象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才能理解作文的行文目的以及作者的思想主旨。比如在学习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文章开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部分对北京城的描述想象出北京的城市结构,这种平铺直叙式的比喻介绍,能够让读者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引发想象,想象北京城也如同这方方正正的豆腐一样,四平八稳,横平竖直。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时候,其中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样几句对荷叶的描写,作者通过对荷叶形态特点的细致观察,将自然生长的荷叶和现实生活中的舞女相联系,描写荷叶如舞女一样婀娜多姿的体态。学生可以通过对这几句话中景物的描写感受到生长繁茂的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其体态高,才能像舞女一样亭亭玉立,似乎在展示其动人的舞姿一样随风摇曳。由此可以将这些荷塘中生长的荷叶联想到在舞台中表演的舞女,自在轻盈的舞动,这些通过文字的想象都能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情境当中。学生应具备通过表面的文字感受作者设计的情景环境的特点,进一步将自身的情绪感受放置于文章当中,充分体会其思想感情。这种由文字入手,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思想的想象力锻炼方式,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简单的锻炼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二、强化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作者都是具有一定文学造诣的文学大家,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家的生活轨迹丰富,文化知识丰厚,思想认识深远,语言水平颇高,学生想要轻易读懂感受作家的真实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实现和文章,和作者的交流沟通,顺利的走入文章,感受作品深意和作者思想。在学习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学生刚开始会对这个将自己全身上下都包裹起来的人感到奇怪,由此会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疑问。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看过这些语句的描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一个这样自我封闭,胆小多疑的人物的具体形象,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图片和影响资料向学生展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人物形象,在对其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写作寓意。

学生可以结合想象和作者写作的背景分析,最终得出作者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保守,反动,遏制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人物形象暗喻当时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通过这样一个沙皇专权统治“产物”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抨击了沙皇的黑暗统治。学生只有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语言,外貌,动作等多种描写,研究其思想特点和性格特征,最后确定其正是沙皇黑暗统治专权的代名词。这些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在充分研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研究作者的写作环境,实现和作者写作意图的心灵沟通的情况下确定出来的。

三、发散学生思维,强化个性理解

新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水平。虽然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名家大家所做,但教师要保证学生不被这些固有的思想禁锢住自己的思想。要引导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阅读学习的新发展,才能创造更多更新的文学思想认识,为今后的语文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篇文章,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思想内涵,在确定作者的思想意图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联想分析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对文章情节的联想理解,也可以小组分析和作者写作表述不同的意见,最后让学生总结分析。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文章内容,根据自身的看法对阅读内容提出质疑,要及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要参与到学生对疑惑的讨论当中,表达自己对这种观点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信心,才能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强化自身的认识,实现思想和认识的创新。

结论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就要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入手。只有学生能够由文章联想到周围事物,联想到古今文化,联想到写作背景等内容,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通过联想,将简单的文字转化成描写的情景,通过联想,将简单的故事引申出深刻的含义,通过联想,将单纯的事件披露根本的内在,这些都是强化想象能力的意义。教师要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办法,强化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阳;语文想象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高萍;历史叙事中虚构、想象语境的营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靖美慧;中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编辑:陈汉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