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学习 > 部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2024年02月21日 18:37:17 访问量:79

一、单元整体框架

1.以“苦难与新生”的人文主题为核心,选编6篇课文。所选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立足点在于文学上的“红色”创作,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其中,《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包身工》三篇文章,以纪念性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方式再现了苦难。段祺瑞执政府血腥镇压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秘密杀害了“左联”五烈士。夏衍的《包身工》以纪实手法记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字里行间饱含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揭露批判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工人的罪行。苦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和《党费》三篇小说通过成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本单元旨在了解人民群众逐步觉醒、不断进步的历程,感受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和对正义力量的信心,体察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体会中华民族新生的喜悦,理解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二、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安排9课时:

1.单元导读,1课时。

2.《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教学,2课时。

3.《包身工》,单篇教学,1课时。

4.《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群文教学,2课时。

5.单元总结课,1课时。

6.作文指导及写作,2课时。

三、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

2.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3.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特点,分析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4.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汲取人生营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的内涵,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2.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3.升华课文,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五、设计依据

依据1:本单元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从文学角度建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单元导语及学习提示,通过单元的学习,了解人民群众逐步觉醒、不断进步的历程,感受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和对正义力量的信心,体察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体会中华民族新生的喜悦,理解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依据2:本单元与“伟大的复兴”单元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格局。在文体方面,“伟大的复兴”单元包括演讲、回忆录、通讯等,本单元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二者体裁互补,题材多样,,覆盖面广。在单元教学重点方面,“伟大的复兴”单元强调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本单元强调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二者在共同强调关注文章本身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各自的倾向:“伟大的复兴”单元关注时代性,强调对特定背景中、特定目的下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的把握;本单元关注对艺术形象的刻画,突出对作家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的鉴赏。

 

六、单元活动与学习任务

(一)单元导读(第1课时)

学习任务一:辨识体裁

任务引领: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分别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你对这些体裁有哪些认识?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研讨,完成下面的表格。

 

  《党费》           

学习任务二:明确任务

任务引领:本单元的课文,既有纪实性较强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也有以虚构为主的小说,阅读这些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完成下列研习任务。

1.《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都是鲁迅为纪念牺牲的进步青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但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又各有特色。认真阅读两篇文章,可以从两篇文章简洁的叙述、精辟的议论、尖锐的讽刺等方面,把握鲁迅特有的文字表达风格;还可以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同样是抒发悼念的情感,两篇文章在具体风格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比如:前者直露显豁、感情浓厚炽烈,后者使用了不少隐晦的手法)。

2.《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其中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真实的,但又运用了较多的文学手法,如塑造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气氛,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欣赏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3.《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果,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的社会背景,说说人物的典型性体现在哪里,并且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共性。

学习任务三:明确主题

明确:本单元主题是“苦难与新生”,所选作品,有的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有的展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中国革命的意义;有的描绘革命斗争的场景,反映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学习本单元,需要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教学(第2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任务引领:鲁迅先生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这位守夜人就是用这种通过小事情简洁的叙述,把面对苦难的勇敢、责任和担当革命青年的形象深深埋在我们心里。”

1.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

2.找出白莽、柔石的相关事件,概括各自形象特点。

学习任务二:梳理归纳,重现英雄风采

任务引领: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校举办“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图片展,请你担任图片解说员,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内容,解说这两张图片。注:图片为“烈士”刘和珍君照片和“左联五烈士”雕像。(要求:解说时要进入角色,要大方,有礼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体悟抒情魅力

任务引领:这两篇文章被称为“鲁迅散文的抒情双璧”,《记念刘和珍君》抒情直露显豁,《为了忘却的纪念》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这种抒情特点在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要求:找出具体语段,结合你自学时的批注,诵读品味,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四:读写结合,赓续伟大精神

任务引领:鲁迅曾经“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今天的我们要接过先贤手里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现面向全校征稿,请你结合本课所学手法,根据课文内容,任选青年烈士,为他写一首小诗,积极参与投稿。

(要求:不拘体式,三言两语,为某一位名人造像。)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一:合作与探究,比较阅读“叙事抒情类散文”的特点

任务引领:这两篇文章都是鲁迅为纪念牺牲的进步青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但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各有特色。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继续研究。用旁批的形式就这些方面作一些评点,与小组同学交流后,合作整理一个“批注本”,在班级墙报上张贴展示。

学习任务二:阅读与分析,品风格悟主旨

任务引领:鲁迅在群众斗争方面是一位导师。在文章中他一方面自觉认同革命,一方面直面现实和反省自革命,体现了“革命文学”多元而复杂的样态。在这两篇文章中鲁迅表现了什么文章主旨?请简要分析。

学习任务三:表达与应用,比较阅读训练

任务引领: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记念刘和珍君》之外,鲁迅还写过《并非闲话》《无花的蔷薇之二》;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周作人写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等等。请大家广泛收集这些材料比读,想想这些作家作品切入问题的视角、所表达的感情和写作风格,并谈谈你独到的见解。

阅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林语堂先生的《悼刘和珍君杨德群女士》完成练习题。

学习任务四:学以致用,微写作活动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些为我们中国而死的优秀的青年人不应该被忘记,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请任选一位青年烈士,为他/她写一篇人物小传,300字左右。

(三)《包身工》(第4课时)

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理解本文的新闻性

活动引领:阅读下面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于收集包身工的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包身工”制度和她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遭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1.请把“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2.依据课文,制作《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并概括包身工生活的悲惨状况。

学习任务二:梳理文本,了解本文的新闻背景

任务引领: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

1.文本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请找出文中穿插的背景材料?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背景材料穿插在其中?

学习任务三:研习文本,探究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根源

任务引领:浏览阅读,筛选信息并了解“包身工制度”是“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根源,体会当时这一制度的罪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1.学生快速浏览“包身工制度”部分(8-10 段、15-22 段、34 段、48-49 段),去粗取精,筛选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A.“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B.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C.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D.“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社会制度?

2.包身工制度之源探究

学习任务四:合作探究,理解文本的文学性

任务引领:本文新闻性强,清晰地记录了事情的真相,让人把握包身工的状况,又有较强的文学性,激发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怒和反对,对造成这个制度的帝国主义和国内黑暗势力的愤恨。这篇作品中的文学性是如何体现出的?

学习任务五:学以致用,写一段阅读札记

1999年,联合国大会将1125日定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并将一直延续到1210日共16天。俗称“16天运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阅读“芦柴棒”的种种悲惨遭遇,你将作何感想?请同学们以“芦柴棒”,我要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札记。

(二)《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群文教学(第56课时)

第一学时

学习任务一:经典故事我来讲

任务引领: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我校特举办“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

要求:从《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中选择最触动你的故事;故事=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学生分享故事,梳理小说情节。

学习任务二:不同风格我来品

任务引领:三篇小说呈现了不同的风格。《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鲜明地“荷花淀派”风格;《小二黑结婚》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烈,具有典型的“山药蛋派”特点;《党费》简约明了,节奏紧张,表现了军旅作家的创作风格,但又异中有同,下面分析作品风格。

1.浏览《荷花淀》,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根据自己的理解作批注。

(阅读,标画,批注。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齐读前三段,读的感受?(诗情画意,美。)为什么会这样?

3.赵树理是“山药蛋派” 代表,结合对人物分析和“导学案”相关知识,赏析《小二黑结婚》(节选)的语言特色,概括这一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习任务三:深挖主题我来探

假如让你为《小说月刊》“南腔北调”栏目鉴赏三篇小说的主题,你们能总结出三篇小说主题的异同点吗?(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说明: 图片

共享

 

学习任务三:成为光

——传承“她”风尚

任务引领:新时代女性是中国新征程上最靓丽的风景,她们值得被看见、被喝彩。假如央视《人物》“特别推荐”栏目邀请你给观众介绍一位你最欣赏的女性人物,你会介绍哪一位女性人物呢?请试着写一段推荐词,表达你的敬仰和赞美。

写作内容:人物姓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或者其事迹的闪光点。

写作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语言

          ②表达精炼、生动、连贯

学习任务四、散发光

——绽放“她”风格

任务引领: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该从这些向阳生长的“她力量”中汲取养料,用以激励自己。

请同学们写一句属于自己的青春箴言,并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三:展示我的学习成果

环节一:“批注本”课堂展示

环节二:展示为“芦柴棒”写的札记

学习任务四:编辑我的红色作品

活动引领: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编辑一本红色作品集。

1.以小组为单位,汇集红色作品。

2.为作品拟写一个恰当的书名。

3.设置合理的分类标准,按一定顺序编排作品,编订目录。

4.设计封面及其腰封。

5.为所编辑的作品写一篇编后语。

师生讨论完善评价量表,之后对作品集进行自评与互评。

(二)学写人物评论(第89课时)

第一学时

学习任务一:厘清概念,深化思维

1.人物评论就是对一个人从品质,事迹,影响等方面进行定义。

2.如何写好人物评论

①不要“细大不捐”而要“贪精务得”。写人物评论“事”不可少。一个人做的事很多,我们不可贪大求全,而是要根据所表现的中心,对掌握的众多大大小小的事进行提炼、剪裁,选用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品格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②选好目标,有的放矢。以可以触动心灵的处自己的品质和性格入手,也可以引起困惑或争议的性格特点入手,重在评价,写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③潜心创作,我笔写我心。要做到感受人物情感,与人物同哭泣、共欢笑。感情真挚,饱含深情。或批判,或赞扬,爱憎分明。

3.人物评论一般写法

1)以小见大。对于高中生可能写不好全方位人物评价,如果能够“以小见大”,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会更好。

2)叙议结合。人物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自己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逐步揭示人物特点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叙”是为“议”服务的;“析”和“评”的关系,实际上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

3)客观公正。对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以积极、阳光、健康的心态去完成人物评论。

学习任务二: 经典赏析,发展思维

【佳作赏析】 ——《秋瑾是一个伟大的女革命者》

学习任务三:实战演练,熟能生巧

在必修下册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烛之武的责任与担当,今天我们为他写一篇评论。

学习任务四:学以致用,作文训练

同学们在2021217日晚,看过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获奖人物揭晓,请你在期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论。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一:点评作文优缺,展示精彩细节

学习任务二:寻求解决办法,升格作文

(一)作文结构:引、评、析、结

第一部分:(引论)“引”,引述简介原材料。——“评”,评论,提出对人物的总体观点。

第二部分:(本论)“析”。围绕所评论人物选择恰当事例——评论分析——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一;叙述举例——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二;叙述举例——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三。

(结论)“结”重申中心论点,即对人物作总性评价。

(二)文化底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语来选择,这就要读、要记、要背。平时多看一些名家散文、作文指导书,要多积累素材,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多背诵古诗词,尤其是课本上的诗词;多关注社会事件,观察事物要细心,要有一定的分析联想的能力。

(三)写作技巧

虽然文无定法,但是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作文总体水平的提升是有一定好处的:题目要亮眼;开篇要简洁明了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结尾要点睛并升华主旨。

学习任务三:佳作欣赏,声声相应

针对学生的一篇作文,同学们集思广益地进行探讨,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作文的升格训练。

六、作业与评价

认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两篇文章,并做旁批,分析其艺术特点。

深入阅读课文《包身工》,结合具体内容,欣赏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2.阅读《包身工》中“芦柴棒”的种种悲惨遭遇,你将作何感想?请同学们以“芦柴棒”,我要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札记。

3.阅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的社会背景,说说人物的典型性体现在哪里,并且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共性。

4.请任选一位青年烈士,为他/她写一篇人物小传,300字左右。

5.请你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6.在必修下册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烛之武的责任与担当,为他写一篇评论。

八、课后反思

1.目标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核心素养;以教材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学情做出具体设计。

2.教学活动多样,朗读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比较鉴赏法等,讨论,辩论,针对性写作等多项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自由表达。

3.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4.作业评价可操作,作业布置主观性较强,学生发挥空间大,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精批细改,可以用指导性、激励性很强的语言文字作中肯的评价。

 

 

 

 

学科网 ****学科网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附件(1个)
  • 专题阅读《横向比较,明确红色革命传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pptx (10916kb) 下载
编辑:陈汉超
上一篇:《氓》基础知识
下一篇:语言表达题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